12月9日晚,西南科技大学“汉语桥”之“乐哉中国·乐哉巴蜀”-泰国格乐大学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在线上正式开营。泰国格乐大学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勇,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贯之、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田彬华以及泰国格乐大学孔子学院中文专业师生参加开营仪式和首场文化教学直播课。
开营仪式上,田彬华代表项目承办学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营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学员们介绍汉语桥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内容丰富多彩的录播课程及直播课程为学员们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员们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罗勇对“乐哉中国·乐哉巴蜀”-泰国格乐大学线上团组交流活动的开展表示非常期待,对活动的前期工作表示赞扬和肯定。他介绍了泰国格乐大学孔子学院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参加本次项目的学员情况,希望能够通过此次项目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文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推广。
学员代表、泰国格乐大学学生李爱玲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于中国文化和中文的热爱,希望能够通过项目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中文水平,扩展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开营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共同观看了首场文化体验直播课程。直播课由乐器表演、民族舞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向同学们展示的是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文学与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王臻向学员们先后展示了《兰亭序》《战马奔腾》两首演奏风格截然不同的曲目,文馨用专业的古筝技法为大家带来了古筝传统名曲《渔舟唱晚》《虞美人》。第二部分向同学们展示的是中国传统舞蹈表演。文学与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金璞玉迈着轻盈的步子为学员展示了古典舞蹈《湘云飞》,张鑫文为学员们带来了傣族舞蹈《紫陶灵》,情感表达内在而含蓄。第三部分向同学们展示的是川剧变脸表演。项目组特邀嘉宾、绵阳市川剧脱手变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伟,给现场及线上的老师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色彩艳丽的戏曲扮相、神秘莫测的脸谱变化让学员们惊叹不已。课程最后,泰国格乐大学孔子学院的同学们和表演者们进行了在线交流。
“乐哉中国·乐哉巴蜀”项目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以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体验为核心的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本次在线团组课程预计为期15天,课程分为录播课程和直播课程。其中录播课程有42节,每节课约45分钟,课程内容包含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两大部分。在语言学习部分,由四位老师和三位小朋友完成朗读和情景表演。文化课程聚焦巴蜀地域文化特色设计教学内容,有20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参与文化课程的录制,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诗歌、中国画等,又有巴蜀当代音乐创作、巴蜀题材网络小说等等,还有美味的川菜制作等,丰富多彩。全套课程都配备汉语、英语对照字幕,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
近年来,文学与艺术学院利用多学科优势,大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乐哉中国·乐哉巴蜀”项目是该学院承办的第三个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项目。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文的国际教学。
(吴倪 编辑)(文学与艺术学院 供稿)